盐宗庙

2017-06-01 09:42:13   来源:   评论:0    点击:
  盐宗庙在原泰州城西光孝寺与泰山行宫之间,清同治二年(1863)由淮商捐资,盐运使乔松年(字鹤侪)倡建。庙前后两进,成一组四合院式的建筑群,前是庙门,两旁砌八字墙,后系大殿,东西有两厢,中为天井。大殿内主祀夙沙,左右配祀胶鬲和管仲。
  我国古代各行各业有自己尊奉的“神灵”(祖师爷),如酒业的杜康,茶业的陆羽等。这些神灵(祖师爷)或技艺高超,或德高望重,或身世经历与本行业相关,都有专门的的庙宇,平时接受业内人氏顶礼膜拜,供奉香火,逢年过节或在本行业的某一特定日子,还要受到隆重祭祀。盐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又是我国古代财税的重要来源。盐神与盐宗的祭祀本应较为普遍,但在泰州建盐宗庙之前,几乎只有五代后期天津祀圣母的盐母庙、宋代山西解州祀宿沙氏的盐宗庙、明代泰州建的管王庙、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四川资中罗泉镇供管仲为盐神的盐神庙、同治十二年(1862)扬州康山街供奉盐业鼻祖夙沙、胶鬲、管仲的盐宗庙。在古代最为重要的两淮海盐产区,泰州算是最早、最重要的祭祀盐宗的地方,盐文化是古代泰州的重要文化现象之一。
  在泰州盐宗庙里,夙沙、胶鬲和管仲同被尊为盐宗。《太平御览》称 “夙沙”是炎帝时的部落,臣服于炎帝,专为炎帝“煮海为盐” 是我国人工盐的创始者;“胶鬲”原为商纣王的大夫,遭商纣之乱,隐遁经商,贩卖鱼盐,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盐商,贩运食盐的鼻祖;“管仲”是春秋初期的政治家,他创建了食盐民产、官收、官运、官销的官营制度。在泰州建盐宗庙之前,人们仅把煮盐的夙沙与创建盐制的管仲作为盐宗和盐神,泰州盐宗庙第一次将从事不同盐业务包括煮盐、创建盐制及运销盐的盐业人,同时尊为盐宗,开创中国盐宗庙共祭3位盐宗的先例,其重要原因,可能是因为泰州盐宗庙是由淮商们出资兴建的。
  倡议兴建泰州盐宗庙的乔松年,字健侯,号鹤侪,道光甲午年、乙未年联捷进士,曾任两淮盐运使兼管扬州巡道、安徽巡抚等。当太平军攻陷扬州后,大批盐商和盐官纷纷来到泰州。咸丰十年(1860)乔松年“领盐司事,侨海陵(泰州古地名)”。把泰州的明珠禅院改建成了盐宗庙,还买下了庙后空地,开辟成小香喦景区,前庙后园,成为当时名胜。当盐宗庙建好后,乔松年亲自写了一篇《新建盐宗庙记》。在记文里他感慨“盐之资于人久矣,江淮间盐利尤饶,上以佐国赋,下以给民用,凡官商胥吏士大夫与市井纤夫,仰给于斯者无虑数万人,顾未尝求始事之人而祠之,无乃礼之缺欤!”道出了建庙的原因。泰州王广业的“夙沙胶鬲管夷吾,一古诸侯两大夫。特奉尊神驱厉鬼,当年禅院号明珠。”则是将盐宗庙写入了他的《海陵竹枝词》。乔松年后来还在泰州买下了城里一座原名为日涉园的古典园林,改名乔园,至今。
  在泰州盐宗庙里还有一则鲜为人知的往事。据地方史料载,咸丰年间,太平军攻打武昌时,身为两江总督的陆建瀛,奉命前往救援,因轻出无备,大败而回,还守江宁,江宁城陷,陆潜逃泰州投靠了乔松年。因早年陆为盐政时,将盐运使的美差给了乔,陆乔二人关系密切,乔就设法为其掩护,让陆剃发为僧,躲藏于盐宗庙内,成为庙内主持。此事世人不知,《清史稿》上说陆为战亡,但泰州陈某曾在小香喦内亲眼看到过陆。有人还说,盐宗庙后小香喦内“凤以桐为宅,鹤将松比年”对联,就出于陆建瀛之手,表达了他对乔的感激之意。
  晚清民国以后,古泰州境内的盐场逐渐消失,盐业的经营、运输退出泰州历史舞台,盐宗庙很少有人问津,至上世纪中期已被拆除。
 
                                             (黄炳煜)
 

相关热词搜索:宗庙

上一篇:觉正寺
下一篇:松林庵

分享到: 收藏
【打印此页】【我要纠错】【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投诉举报  |  网站导航  

联系:

海陵区地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版权 泰无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