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洲

2017-06-02 14:47:16   来源:   评论:0    点击:
  芦洲位于海陵区鼓楼大桥南头的鼓楼北路西侧,东接东市河,西近市环保局。过去这里北靠城墙根,南近积谷仓。东市河从东边流来,经过这里向西从东虹桥、西虹桥、且乐桥下流入北水关与中市河、西市河汇合。芦洲是东市河的一部分,河到这里水面突然变宽了。河水当中,有一快较大的陆地,就像一座半岛。水中陆地古人称之为洲。加上这水里的小岛上长满了野生芦苇,一些文人就给它起了个雅名,称之为“芦洲”。
  芦洲因水而名。芦洲里的水在城里,与城墙外城河里的水不通。在民国初年的泰州地图上,能看到王家汪、陈家汪、昭昭汪、游府汪、长汪及小西湖、芦洲、荷花池、太子港等与水有关的地名。这些位居城里的水,是泰州古地貌残留的痕迹。泰州城原本就是建在水网地区高地上的水城,在沧海桑田的变迁中,古城区里水逐渐消失,小小芦洲经历千百年的变迁,仍顽强地存在着,我们把它看成是泰州自古遗留下的原始地貌,当属恰如其分。
  关于芦洲历史,清道光时泰州姜桐轩撰有一篇《芦洲记》云:“宋宝庆间(1225—1227)州守陈垓勤心民事,开市河、小西湖,芦洲皆其遗迹。”姜说芦洲是宋代州守陈垓开市河的遗迹。在泰州历史上,宋代的陈垓是一位很有建树的州官。从南北朝到清末的1400多年间,泰州的州官如同流水一般更换了400多人,其中数陈垓对当方百姓做实事最多。他在泰州筑城墙,挖城濠,开市河,兴教育,设仓禀,建景点60余处,造福于民,《泰州志》里称“州人享其利焉”。他开创的芦洲虽已近800年,但人们仍没有忘记。与姜桐轩同时的夏荃在《退庵笔记》里也记到了芦洲。夏说:“城内东麓有水一方,广数亩,湛然而清净不可唾。每当秋水弥漫,芦苇丛杂,树木阴翳,浴波之鸟亲人,唼藻之鱼可掬,是谓芦洲。水次有老屋数椽,宜饮酒,宜赋诗,宜奕棋。其地不减城西小西湖春雨草堂诸胜。”,“惟国朝孔东塘博士有与杜于皇,黄仙裳、交三,俞陈芳《芦洲宴集诗》”。在夏荃先生笔下,芦洲水清,鸟多,鱼多,树木多;芦洲水面中间也有房屋建筑,是饮酒、赋诗、奕棋的好地方;夏荃还说到孔尚任当年治水住泰州时,与泰州的一些文人作《芦洲宴集同人俞陈芳、杜于皇、黄交三、黄仙裳》诗于芦洲,诗云:“城东小林壑,抱堞数楹架。仆仆川上回,稍稍公事暇。所幸离居人,素手握以忽。鬓带楚江云(作者原注:杜于皇自两湖返里),衣上秦关月(作者原注:黄交三自陕西归来)。倦言季子裘,或云须贾袍。凉秋亦已凛,落叶飞庭皋。相期保岁暮,可惜盘飧微。天高下征雁,水阔芦花肥。”。孔尚任在泰州时,与当地一些文化名人交往频繁,多次举行诗酒之会,宴集芦洲是其中重要的一次。在这首诗中诗人除描述了诗友相会时的感受,还特别赞美了芦洲:“天高下征雁,水阔芦花肥。”把天上的雁芦和水中芦花写入诗里,一片诗情画意。从此“雁宿芦洲”成了泰州的一处名胜。后来泰州画家马呈图买下了芦洲其地,在洲上建小屋数间,取名“芦洲书屋”,用作他的书房与画室,独享其乐,不与人交。再后来芦洲又曾改设茶园,名“不浪舟”。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拓宽鼓楼路,在芦洲与积谷仓附近进行房屋开发,填去了芦洲的不少水面,在南、北侧兴建了高楼,于水中建造了一座黄色琉璃瓦小亭,亭周围长满了茂盛的夹竹桃,与东边曲桥相连。现水面更小了,芦苇不长了,大雁久违了,连名字也很少有人知道了。但在泰州双水绕城的城市规划中,芦洲仍是受保护的名胜之一。规划从芦洲向西还要继续恢复东市河。如规划不变,未来,“雁宿芦洲”名胜,可望能予重现。
 
                                            (黄炳煜)
 
 

相关热词搜索:芦洲

上一篇:芸香诗社
下一篇:莲花池

分享到: 收藏
【打印此页】【我要纠错】【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投诉举报  |  网站导航  

联系:

海陵区地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版权 泰无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