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名文化 > 海陵区文脉 > 王天恨与《消闲周刊》 作者:李晋

王天恨与《消闲周刊》 作者:李晋

2017-04-27 14:48:03   来源:   评论:0    点击:
  王天恨(?—1946)初名抒运,字翼吾,为民国期间泰州籍文艺家的代表人物,《扬州历史人物辞典》、《中国书画家人名辞典·增补本》均载有其简略。王天恨的文艺创作涉及到国学、书法、诗文、小说、译述等领域。其国学代表著作《四书白话句解》自1934年上海国学研究社印行后,被各大出版社反复印行,即便在解放后,两岸三地的成都古籍书店、台湾明宪出版社、香港五洲出版社等多家出版机构,都再版此书,它的标准注音版甚至还成为了香港地区国学基本教材。受其早逝及作品散佚等原因影响,王天恨小说一类的文艺作品很少能见到,但民国泰州报纸《消闲周刊》却刊载过王天恨的相关文字,为我们了解其创作生涯打开了一扇窗口。
  上世纪二十年代,泰州民间兴起了一股开办文艺报刊的风潮,期间涌现出《海陵声》、《友声周刊》、《涛声》、《桃之华》、《莺花》等报刊。戈秉直,沈本渊等人于1922年创办的《消闲周刊》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代表报刊,它以“保存国粹,研究文艺,联络感情,交换智识”为宗旨,开辟有文苑、小说、诗选、笔记等栏目,由于内容新颖风趣,加之常举办诸如有奖征联之类的活动,很快,这份不定期发行的石印小报就风靡于泰州、姜堰、如皋等地区。作为戈秉直好友的王天恨曾受邀担任了报纸的编辑,故在一段时间内,向该报投稿小说等文艺作品不是寄向南门永泰布庄《消闲周刊》编辑部,而是先要寄到东街王天恨住宅处由其预先审定。
  编辑并不是王天恨的主要工作,他主要还是以创作研究为主。他在《消闲周刊》“小说”专栏发表过《新新社会现形记》。这部小说从《消闲周刊》第十六期开始刊登,后来,随着王天恨事务的增多,他无暇续稿,为不间断连载,便转而由他的二弟王禹功接着撰写,写后经王天恨修改润色刊登。这部由王氏兄弟联手撰写的小说通过主人公青年男子“施桂”的种种际遇,揭露了旧时繁荣似锦社会下隐藏的诸多丑陋现象。
  除小说之外,王天恨还在《消闲周刊》发表过《玫瑰花盦消夏录》等笔记类作品。《玫瑰花盦消夏录》一文写到进入夏季之后的五月,炎热的天气让作者握起笔来,额头冒汗,“烦闷不可耐,叹一事无成。”但作者还是很快乐观了起来,他想到“绿荫深处,与意中人作情话,顿觉凉侵罗衣……”等一些能使自己放轻松下来的美事,可见其深谐“心静自然凉”之道。从《玫瑰花盦消夏录》文风来看,王天恨的创作糅合着浪漫主义色彩。
  诗文也是王天恨所擅长的,他曾在《消闲周刊》发表过多篇诗词,其中一首是王天恨得见丁秋碧的赠诗后,乃步其韵,写的回赠诗。丁秋碧是姜堰名医,亦精于文学,参与创办过《曲水》,《铎声》等文艺月刊,也曾在《消闲周刊》发表过笔记《秋红室话零》、小说《堕落》等作品。王天恨的诗文为“男儿不得志,笔墨寄浮生。举事多昏暗,吾侪误爽明。昂头谁识我,裂血定交情。待到相逢日,倾杯诉不平。”全诗表现出对友人的诚挚感情以及怀才不遇的愤慨,行文激昂,诵读起来一气呵成,王天恨耿直、真率的个性可见一斑,从这里也就不难理解,当年他为何将名字从“抒运”改为“天恨”了。
 
 
 

相关热词搜索:周刊 作者 王天恨

上一篇:闺秀画家石静娴 作者:李晋
下一篇:“跨界的缪斯”——韩伯诗 作者:肖仁

分享到: 收藏
【打印此页】【我要纠错】【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投诉举报  |  网站导航  

联系:

海陵区地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版权 泰无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