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名文化 > 海陵区文脉 > “文人侠者”武简侯 作者:李晋

“文人侠者”武简侯 作者:李晋

2017-04-27 14:24:54   来源:   评论:0    点击:
启蒙恩师影响一生
        1892年,武简侯出身在一个清贫的塾师家庭,三岁时父亲不幸病逝,生计仅靠祖父在胡公书院讲课的微薄收入维持。武简侯九岁那年祖父又去世了,母亲靠帮人缝制衣服艰难维持两人的生活。
        困苦的生活并没有阻碍武简侯的求学理想。他家中房屋破旧,墙顶上用芦苇掩盖,冬夜,武简侯常不顾寒冷,拿一张小板凳放在被单上,点一盏油灯放在凳上,依靠微弱灯光的读书。母亲醒后,加以劝阻。武简侯只好待母亲睡后再取书默读。
        武简侯刻苦读书之外,还苦练书法,因没钱买纸,他就在家中竹桌上对照着颜真卿、孙过庭等名家字帖蘸水练习,时间一长,桌面竟被他写破。十四岁那年,武简侯萌生了学习中医之念,起初他先向儒医徐菊人借了一本《医学实在易》用于自学,不久后,他幸运地遇到了恩师——宫嘉钰。
        宫嘉钰学养深厚,工诗文,精武艺,通医术。他原住泰州北郊上溪,清光绪末年,宫嘉钰迁居到城北红庙巷,设立私塾和医室。宫嘉钰对武简侯极为器重,他破格将武简侯的小学课题寄给江阴提学使李公观阅。李公见后,也不由夸赞,批复“妥送中学,以宏造就”等文字,在因故未能成行后,宫嘉钰又多方奔走,将武简侯推荐到火星庙自东小学堂、泰州官立两等学堂等学校读书。
        学业上的帮助只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宫嘉钰用言行让“侠义”的种子在武简侯年少的心灵深处播种发芽。
宫嘉钰一生多次救人于危难而不求回报,甚至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某年,宋姓友人登门请宫嘉钰相助,原来宋某在荒庙开设学堂教育孩童,不想被人冤告,宫嘉钰问明原由后,上府衙申诉,谁知竟触怒县官被收押到狱中,不久后,未满五十岁的宫嘉钰在气病中逝世。
        虽没有享受到天年而早终,但恩师却极有尊严地走完了人生。宫嘉钰的侠者风度让武简侯刻骨铭心,他一生都在追寻着恩师的足迹。
豪气冲天扳倒县长
        1909年,从泰州官立两等学堂毕业的武简侯和友人范志诚、陈宗唐在演化桥东合办自北学堂。1912年,学校因经费问题停办,武简侯便去官办南京第一监狱学校学习了一年,回乡后,他陆续在泰州东北乡潘王庄国民学校、北山寺初级小学担任教员,后经友人韩烺介绍,去绅士陈伟民家中做家教,并在泰县县议会、泰县初级师范初级中学、泰县教育局等处工作过,期间一度在家行医。
        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武简侯都时刻关注于地方,为公众利益仗义奔走。33岁时,武简侯在地方人士支持下,以青年教师身份扳倒了徇私舞弊的泰县(即泰州)县长郑辅东,一时引起轰动。
        郑辅东(1863—1936)为安徽桐城人,进士出身,曾两任泰县县长,1914年5月,齐耀琳掌管江苏时,将在江西为官的郑辅东调派到泰州,初来乍到的郑辅东尚能知人善用,勤于政事,在两年多任期内,给州民留下了较好的印象。1921年6月,因原县长茹庆琛在收捐税过程中,采取重征、印发假票敛财,被撤职查办。于是,郑辅东再被委派到泰,在这次任期内,郑辅东虽也做了创办县立图书馆和中山公园等公益之事,但政绩却大不如前。他在江苏省省长韩国钧宠信下,重用无恶不作的高小松大肆敛财,导致民怨日深。1925年,省令地方恢复各级自治,为避免受制,他竟阻扰恢复泰县议会,地方人士黄渤深随即上诉行政院并胜诉,可议会已奉令停止。韩国钧下台后,郑辅东失去靠山。武简侯率先向省府指控郑辅东,随后,又有王荩臣、崔昌龄、冯文海等人控告郑辅东。省方派人到泰州查究,所派检查委员为兴化某地官员,此人先派弟弟找郑辅东,郑辅东心知肚明,向委员弟弟送上三百金,以此洗脱罪责。武简侯听到此事,在委员下榻到泰州时,去面见委员,委员拒见,武简侯拍案大骂,并立即电报省方再次举报,终使郑辅东狼狈去职。
        这次事件让武简侯名声大振。以致有好事者取其姓氏谐音,给他起了一个“五子钢”的称号,意指其嫉恶如仇,性格如连发五枚子弹的钢枪。武简侯闻之,遂起了个“子钢”的字号。
办报力捍真实自由
        1927年后,武简侯受教育局局长单毓元推荐,到泰县图书馆任职,主要负责分类编目工作。1931年,泰县修志局编修《泰县志》时,武简侯担当了修志委员会委员兼分纂,参与了卷十四“教育”、卷十五“军备”的编写。在曹海滨接办《泰报》后,他还受邀做了一段时间的编辑,正是这次经历,让他意识到,报纸不失为一个弘扬正义,贬责丑陋的重要平台。于是,1933年元旦时,他和友人张木卿共同创办了《泰县晚报》,亲任编辑和主笔,设馆址在大林桥西。《泰县晚报》还在国民党中宣部进行了登记注册。
        武简侯和同仁坚持独立办报方针,以“扫除滓秽,辨明是非,辅社教之不逮,纳人心于正轨”(《泰县晚报》三周年回顾文章中语)为宗旨,在晚报开设了新颖的“显微镜”、“病菌陈列室”、“社会病态”等栏目。他以侠、奇等笔名写了多篇针砭时弊的时评,并广泛刊载社会人士所写的揭露社会阴暗面的文章,这让报纸受到了读者的欢迎,晚报每期发行量达到了500份左右,在泰州本土报纸中,仅次于《泰报》、《江东》等报刊。
        《泰县晚报》虽在市场占有一定份额,但由于不以营利为目的,报纸也遇到了经费困难。1934年,报馆因和美捷印刷局产生债务纠纷而遇到发行难题,后经多方斡旋,转由平民印刷所印刷,报纸方解决了生存窘境。
        由于始终服膺于新闻真实与新闻自由的原则,《泰县晚报》得罪了不少权贵和邪佞之人,创刊后的三年左右时间,因报纸刊载“红丸”一案,武简侯惹上官司。
        “红丸”属于明令禁止的毒品,是由不法商人用鸦片加葡萄糖等制成的红色药丸,当时在泰州黑市上很流行。当局警察所谓查获红丸只是做表面文章,其实是将之作为财政一大来源,顶多逮捕一些小的毒品贩,大的毒品商人依旧顶风作案。在一次风头上,泰县禁烟委员会据线人密报,指令警局查获了两起贩卖毒丸案。武简侯经调查后,在报纸上刊载了一篇“查获丸贩”的短言,认为警局做法很奇怪,犯案者孙、万等人都是有名的毒品商人,若无人举报,他们仍逍遥法外,现实是像这样的贩毒者还大有人在,此次被抓是孙、万等的不幸。
        这篇言语尖锐的文章引起了国民党泰县县长张燡(字维明)的忌恨,他认为武简侯是往自己政绩上抹黑。于是,他下令将武简侯关押,说既然有其他烟贩,那么请你交出来。这样的无理之求当然是让武简侯为难的。庆幸的是,在正义之士帮助下,时间不长,警局果真查获了两家烟贩,他也因而无罪获释。经过这次事件后,武简侯受到沉重打击,报纸后在1937年改名《泰县新闻报》发行,数月后停办。
耐住清贫坚守气节
        1941年泰州沦陷,武简侯退居家中,以行医为主业。他的医术,有区域内一定影响。他不仅得到宫嘉钰的真传,同时他还参加过天津国医专修学院函授学习,多年的研习实践,使他对医学有了较深的领悟力。他胆大心细,常运用针灸、外治、推拿等多种疗法攻克疑难杂症,早年他虽不是以行医为主职,但还是有不少患者上门求诊,甚至连凌文渊、许杏农这些名流也推荐熟人找他看病,很多病人痊愈后,还登报以示感谢。友人程习朋在诗中称赞他的医术“打虎如今又武松”。
        敌伪盘踞泰州期间,中医业务清淡,于是,武简侯又以鬻字来挣取生活费。他擅长楷、行、草三种书体,以草书成就最大,书作雅健灵动,清迈豪放,求者甚多,虽有市场,但武简侯从不为侵略者和汉奸写字。某次,武简侯友人邹笔臣拿一长条宣纸,说是有一叫“衫山”的人请武简侯写字,按润格付费。送走邹笔臣后,武简侯怀疑是日本人的名字,便没有书写。在邹笔臣前来取件时,武简侯告知原由,邹笔臣说,我带此人来见你,武简侯一看,顿觉误解朋友了,原来求字者是见过面的、家住城北的殷某。
        1945年9月抗战胜利,县立图书馆复业,经馆长夏兆麐聘请,武简侯重回图书馆工作。期间,他将原先所写的《异闻志》、《泰州方言考证》、《经方随证应用法》、《各科简易经效方》、《药证学》等著述进行了补充修正。
        解放后,武简侯专职行医,与人合开联合诊所。期间还发生了一段插曲,有段时间曾规定行医者每日必须纳税,武简侯觉得不合理,耿直的他写信给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信件意为“自从盘古开天地,悬壶济世到如今,历朝尚未有行医收税之举”。他的信受到了重视,不久,这项不合理的举措就取消了。
        1958年后,武简侯经同道、五一联合诊所的明志星介绍下,在新近成立泰州中医院担任内科医师。他认为“此为千古未有之盛世”,以花甲之龄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中。1971年,这位拥有传奇经历的名士病逝于家中。他的遗著受到了学界的重视。其医学著作《仲圣方证合一要诀》在有识之士的努力下,已在2012年年底出版,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他的那些传奇故事一样,永远地留存在了世间。
 
 

相关热词搜索:文人 作者 武简侯

上一篇:画坛“杂家”桂六符 作者:李晋
下一篇:闺秀画家石静娴 作者:李晋

分享到: 收藏
【打印此页】【我要纠错】【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投诉举报  |  网站导航  

联系:

海陵区地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版权 泰无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