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江河

2017-05-31 16:40:31   来源:   评论:0    点击:
  泰州引江河位于高港至泰州一线西侧,纵贯泰州城区,南端在高港区杨湾闸西侧36米处,沟通长江,北端在海陵区九里沟西380米处,衔接新通扬运河。全长24公里,系省级骨干河道。
  泰州引江河的开挖,五十年代就纳入省规划,1958年曾破土动工,因其时粮食、煤炭及资金的缺乏而未能推进。1971年2月治淮规划小组在《关于贯彻执行国家主席毛泽东“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指示的情况报告》的附件中将泰州引江河的开挖提上议事日程,但限于当时的财力,仍然未能付诸实施。
1984年11月,江苏省继续为开挖泰州引江河作努力,上报了《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设计任务书》。从1985年至1994年期间,水利部、淮委及省曾十多次派员到泰州引江河查勘、调研、征求地方党政及群众意见,经过研讨、论证,终于在1995年肯定了1994年6月的《泰州引江河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所提:“泰州引江河自流引江600立方米/秒,高港抽水站300立方米/秒,和扩大新通扬运河河口段增加到自流引江550立方米/秒”的方案。并明确先上一期工程,主要工程设计为一次挖足口宽,河底先挖至高程-3.0米(设计最终底高程为-5.5~-6米),河坡硬质护砌从-0.5护至3.5米,防止船行波冲刷;跨河交通桥6座,高港抽水机站先上100立方米/秒(后又调整至一次上足300立方米/秒);同时兴建配套送水河等工程,利用南官河作为通南地区引排的调节河道。
  泰州引江河1995年11月25日正式开工(试挖段)。1996年8月地级泰州市建立,市水利局专门邀请了各相关方面的专家,就“地级泰州市的设立对泰州引江河工程的需求和泰州引江河的建设如何适应地级泰州市的设立”这一课题进行研讨,并将经研讨认为需要泰州引江河工程增加和变更的工程项目呈报泰州市政府。又以市政府的名义上报省政府,经省政府分管领导姜永荣同志的支持和批准,得以在工程的实施中兑现。其调整的项目主要有跨河交通桥由6张增至9张;提高一张桥梁的标准;周山河封闭工程由单闸改变为套闸;增加江平线至江边疏港公路一条;堆土区中凡未决定搬迁的民居全部搬迁;泰州大桥下的液化气站择地迁移;全线24公里堆土区及河坡增加绿化工程和排水系统以及在泰州引江河中增设泰州城市自来水厂取水口。以上项目除自来水取水口因城建部门确定选址江边,自行放弃(但后又增加了为应付从江边单管供水的特殊情况,又增加了补水泵站一座)外,全部兑现完成。
  1999年9月泰州引江河主体工程建成,河道工程底高为-3~-3.5米、平均控深8米,河底宽80米,过水能力达300立方米/秒。河道土方工程完全使用机械施工、挖掘。沿线完成跨河桥梁10座(含枢纽工作桥);枢纽距长江1.9公里,由泵站、节制闸、调度闸、送水闸、船闸和110KV专用变电所组成。泵站安装立式开敞型轴流泵9套,叶轮直径3.0米,配套电机2000KW,总装机容量1.8万千瓦,单机抽水能力34立方米/秒,总抽水能力300立方米/秒。泵站采用双层X型流道,通过闸门调节,实现了抽引、抽排双向运用。节制闸共5孔,设计流量440立方米/秒,加上泵站底层流道过水能力160立方米/秒,高港枢纽总+引水能力600立方米/秒。4孔调度闸,3孔送水闸,设计流量均为100立方米/秒。船闸闸室长196米,宽16米,槛上水深3.5米。工程总投资约近12亿元。
  由我市实施的泰州引江河工程于2002年10月完成配套工程及扫尾工作。累计完成干河河道16.27公里、泰州大桥(现更名海陵大桥)等7座跨河桥梁、周山河套闸等四座口门配套建筑物以及水土保持、影响工程等,共完成征地14464亩,土方2258万立方米,石方26.2万立方米,砼7.8万立方米,投资58157.11万元。
  泰州引江河的建成,增加了南水北调的供水能力,提高了里下河地区和通南地区的灌排标准,促进了苏北地区的航运发展,为苏北地区改善水质、沿海冲淤保港、实施滩涂开发提供了充足水源。其有形功能完全达到了设计目标。
  泰州引江河工程共完成栽植乔木58551株,籽播草坪3018654m2,茎植草坪964141m2。这些水土保持植物防护工程以引江河两侧的滨水景观道路为主轴,串起了4个主题景区和9个景观节点,形成色彩丰富、节奏明快的绿色长廊。在水土保持的基础上,通过园林手法进行植物配置,把引江河建成了全省第一条在大型河道两岸全覆盖的生态化、园林化的综合性水利工程,被誉为“中国的莱茵河”。由于绿化工程注重了景观效益和文化内涵,工程旅游效益也与日俱增,泰州市引江河已成为泰州市的一大旅游基地。
 
                                                   (董文虎)
 

相关热词搜索:江河

上一篇:新通扬运河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
【打印此页】【我要纠错】【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投诉举报  |  网站导航  

联系:

海陵区地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版权 泰无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