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河

2017-05-31 16:24:02   来源:   评论:0    点击:
  与城河相伴合成“双水绕城”的市河,历史最久的算是中市河。这条中市河,位于城市南北中轴线海陵路西侧,河道笔直,当是人工开挖。中市河开挖的时代,地方文献中未有确切记载,但从一方有关斗姥宫的古代石刻记文分析,结合城市建设时出土的文物进行印证,中市河始建年代大概是在唐代中、晚期。它从南水门入,北水门出,由南往北纵贯全城,并将城里平分为东、西两部。河东的房屋东临大街,河西的住户西面小街。两岸居民傍水而居,前门开设店辅,左右相连鳞次栉比。屋后下临河道,日夜舟船往来频繁,呈现出一派水乡城市特有的风光。清《(道光)泰州志》载:“市河:自南水门入,至北水门出,以通运河。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都御史李三才重浚所谓中市河也”,《民国续纂泰州志》又载:“城内中市河、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挑浚,光绪十三年知州陆元鼎查勘河道淤塞,年久失修,丈量段落,按册估工,捐资五千余缗,官督民办,刻日竣工,南北水关一并修理。两岸民房太多,河深岸陡,势必倾颓,终归淤塞,宜有善法处之”。1996年地级泰州市成立时中市河仅残留虹桥南北两侧很短的一段又细、又浅、又脏的小沟。2001年海陵区政府对升仙桥向南的中市河进行了整治,疏浚了河道,对两岸进行了驳砌,使这一段河道有了较大改观。
  市河还包括东西两条市河。清《(道光)泰州志》将东西市河名为玉带河,其意大概因其环城一周,故名。志书记载为“玉带河:城内沿城一带东西市河是也,其东市河自中市河分析至东水门出,以通外河。后(东)水门塞,复自东门新开一河接通南北。西市河自南水门入,通新河,俱从北水门出”。《民国续纂泰州志》对这一说法作了纠偏:“玉带河,前志以为即为东西市河,非也,宫伟缪谓三河川流,而横亘其中者为玉带河”。东西市河系宋王瑍所开,“王瑍知泰州,绍兴十年开城内东西河,建藕花州、嘉定桥”。据史料记载,王瑍其人精于建筑,由他所主持刻印的宋代《营造法式》流传至今,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学术著作。王瑍虽是奸相秦桧的妻弟,却在泰州筑城墙、开市河、架桥梁、造福民众,是泰州城建史上较有建树的一位知州。后来他从泰州调任苏州,泰州城与苏州城内的水系,一北一南诸多相似,和王瑍当有密切关系。这位泰州州官,亲自主持开挖了东、西两条市河,并把开挖河流的泥土,在城西部垒成了一个被泰州人称之为“泰山”的土墩。这个土墩后来成了崇祀岳飞父子的岳墩。由王瑍开挖的东、西市河,从南水关北侧折向东西分流,东至今市图书馆传达室东的东水门,西到今光孝寺前,过了80年以后,光孝寺向东向北又开新河,经洧水桥至北水门出城,使西市河围西半城。明万历年间,从东水门也开一河,向北向西亦至北水门,使东市河围东半城。东西两条市河加起来,基本形成沿城墙内侧一周。目前的东市河,经由宏发小区北侧向东经笔颖楼南、二水厂西,接向北过亚细亚酒店、市图书馆、市二中东转向西达芦洲(市房屋开发总公司大楼的南侧),虽已断断续续,却依稀可辨。西市河在南水门向西从任家庄前,至电视铁塔东向北过青年路向西再北行,越陵园路、经武桥在省泰中民营初中东向北,经泰山公园东门泰山桥再北至人防大楼为止,两侧已砌成石驳岸。而从人防大楼向东至工商银行北侧,向北沿青年路至海陵区教委北停车场,又东转经洧水菜场,在区文化馆西北水关桥过水关向北入城河,这西市河北边的河段,已难寻踪迹。
  泰州城内过去绕城一周的东西市河,就像是围在城内的一条银色项链,镶嵌在古代州城之上。将城内的东西两条市河与城外绕城一周的护城河联在一起,便形成了双水绕城的态势。把东西市河与十字相交的中市河及玉带河组合在一起,又酷似一个“田”字。这双水绕城的格局及呈田字形纵横交错的市河,构成了泰州水乡城市的特别风貌。泰州城内外的这么多河流,有用来防御战争,有用于解决运输,也有为了方便生产与生活,多系人工开挖肩挑、苦心经营的结果。这些河流,成为造福于这座城市子子孙孙的一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泰州现在能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重要条件。
  晚清泰州有位诗人叫康发祥写了一首竹枝词“穿城不足三里远,绕郭居然一水通;暇日娱情容易尽,平时访古妙无穷。”盛赞泰州绿水绕城之美景,这位诗人不仅只是欣赏泰州之市河,而且对河道的治理也十分热心,他曾个人出资“买田去塞”主修从西门到东门的玉带河,使这条与西门至东门大街大致平行的玉带河得以全线贯通。康发祥慷慨解囊贯通玉带河,为民造福的美德,作为一段佳话,在古城中流传了一代又一代。
  建国后,对市河及玉带河多次进行了疏浚,主要有1951年疏浚土方1.93万方;1952年动员城市失业和半失业工人及有劳动能力的城市贫民1500人(实际上是以工代赈)疏挖玉带西河二个月,完成土方1.77万方。遗憾的是淤泥未能妥善处理,而是填埋了中市河的王家桥及八字桥一段;1973年、1975年又全面疏浚了市河,且从南元生产队(翟桥南)西挖新开河580米,使玉带河接通南官河,1978年~1979年在光孝寺前折北到青年桥一段,利用河道建成人防工事、工事上建成五一路和青年路部分路段;继之填平青年桥向东到北水关一段,1982年建成洧水农贸市场;八十年代后期南水门填塞,东市河三粮库段填平筑路,折向北填平成农田;绣品厂向北折西至芦洲一带,侵占河坡,河面变小;从芦洲向西北到北门已无河痕可考。西市河从南门到任家院一段填平建房;任家院西折北到五一路段河面束窄。
 
(董文虎)
 

相关热词搜索:市河

上一篇:东城河
下一篇:草河、稻河、卤汀河

分享到: 收藏
【打印此页】【我要纠错】【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投诉举报  |  网站导航  

联系:

海陵区地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版权 泰无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