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昭汪

2017-05-31 15:04:53   来源:   评论:0    点击:
  泰州在历史上是座水城,城外特别是北部地区河网密布,不仅双水绕城,城内还许多汪塘与玉带河相连,昭昭汪就是其中之一。“昭昭”两字,典出于《淮南子·缪称训》:“故言之用者,昭昭乎小哉。”说白了,所谓“昭昭汪”,意即“小汪塘”也。又,昭昭:光明,明亮。《楚辞·九歌·云中君》:“烂昭昭兮未央”。王逸注:“昭昭,明也”意为明亮的汪塘。
  原来的昭昭汪,早已淤没成为平地,但它作为一个地名被保存了下来。昭昭汪地盘虽不大,但作为地名却曾有昭昭汪中部、昭昭汪东部、昭昭汪西部、昭昭汪南部和昭昭汪北部之分。后来,把中部定名为“昭昭汪”,东部通向鼓楼路的巷子称“昭昭汪东巷”,西部通向府南街的巷子称“昭昭汪西巷”,南部称“陈家花园”,北部则称“五条弯巷”。
  目前,昭昭汪一带的房屋已拆迁,上述的一些巷子已不复存在,只有昭昭汪23—24号的三间民房被保存。其建筑虽属一般民居,但历史意义重大,因为这里曾是中共泰州城区最早地下组织活动的场所。
  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泰州学生黄钟(黄克孚)在如皋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泰州的第一个共产党员。民国十五年(1926),他在上海农民运动训练班学习结束后,受中共江浙区委派遣,回泰州发展党组织,吸收了一些进步青年入党,戴璧城、邹冰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年底,在昭昭汪邹冰家中成立了泰州城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泰州独立支部,隶属中共江浙区委。泰州第一批共产党员的入党宣誓仪式,也是在这里举行的。从此,中国共产党在泰州开始了有组织的活动。
  如今,昭昭汪这个地名虽已从地图上消失了,但中共泰州城区最早地下组织活动旧址尚被保存,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场所,“昭昭汪23—24号”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程启瑞)

相关热词搜索:昭昭汪

上一篇:九里沟
下一篇:老通扬运河

分享到: 收藏
【打印此页】【我要纠错】【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投诉举报  |  网站导航  

联系:

海陵区地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版权 泰无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