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子行街

2017-05-31 10:43:57   来源:   评论:0    点击:
  泰州有许多老街,当年因同一行业在同一路上开行设店,时间长了,人们就以其行业而名其街。如彩衣街、竹行街、板厂街、篮行街、索行街、席行街、稻河街、草河头以及牛市,渔行等等。习用久了,约定俗成,遂为社会公认,一直唤到如今。这些老街,各有特色,富有丰厚的街道文化,下面专谈篮子行街。
  篮子行街,南接彩衣街,北至清化桥街,长不到一里,昔日街仅三四尺宽。这条街虽然不长,各行各业皆有,还有名人故居,著名庙宇。前数年此街西侧由通仓桥至扬桥段已全部拆除重建,东侧不久亦将进行,现趁尚有迹可寻,因择要记之,聊充街坊稗史。
  这条街上最多的当然是篮子店了。解放初期尚有二三十家,他们并不单纯卖篮子,各种竹篾制品皆有出售,如箩、筐、筛、匾、畚箕、虾笼、竹帚等等。这些产品,自己很少制作,都是南乡篾工将半成品送上门来(当年南乡产竹,农民闲时兼做篾器),然后自己再装把子、扎框口加竹撑制成成品。除门市出售外,多批发与里下河各县集镇,因此被称为篮子行。我过去曾听开篮子店的张承序谈,业此者都多张姓、吕姓、潘姓。他家开篮子店已有十多代,由此可知,此街在明清时就有了。
  此街的剪刀店也很多,昔日有十多家,都是在店堂设炉手工操作,铁锤击墩声终日丁丁当当。产品有剃头刀、剪刀、绞耳刀、厨刀、火叉、火剪以及渔叉等等,并出售磨刀砖石,还代客磨刀、磨剪,后来又为理发店磨夹剪、电夹剪。经营此业者多为韦姓、朱姓,现储才巷口附近尚有三五家之多。
  油漆店在这条街上很是出名,当时有三家,皆姓魏。他们除油漆家具制作招牌外,还有一项特技,能在很高很阔沿街、临河的白粉墙上,不须打影,用漆刷直接在墙上先勾画字的轮廓,然后再用油漆填满,写成五六尺见方的巨大楷书。如某某粮行、堆栈、油坊、米厂等字,黑大肥圆,铁画银钩,颇具颜柳风格,就是有名的书法家也写不出来。当时以漆工魏三爹最为著名,里下河各县以及镇江扬州等地也慕名前来聘请。
  管王庙对过的乔园是一家大众化的茶馆。老板张姓,由夫妻子女经营,以卖白汤小面驰名,面多汤浓,经济实惠,买碗面再加个面球,可供两三人食用。主顾多为店员,工人、民工和一些考较价廉物美的食客。他们都持盆捧钵买回家中食用。该园一直开到解放后公私合营时方始闭歇。
  涌秦源酱园开设在街西,今清化桥口处。老板姓顾,作坊在老东街,这里为门市,有三间连二进的店房。此处专门制作小磨麻油,店堂设磨,由骡牵引,磨旁置大缸,内贮水烫芝麻酱,有人坐于缸旁,手持木柄空心紫铜球,轻轻捣酱,油即浮出,香飘满街。该园的香干臭于最为出名,批与小贩数十名,每日下午提篮到街头巷尾出售。口呼“香干、臭干顾家大茶干!”价廉物美,为佐餐下酒之妙品。
  此街通仓桥口的温泉浴室,旧名“仿云川”。昔日每天下午将空壳灯笼,悬于门前,作为开汤的信号。堂口宽敞,可容百余人。顾客多为店员、居民。每逢夏季,打开临河堂口的窗子,凉风阵阵,故人多趋此入浴。
  这条街上最大的行业是同泰当铺。大门对今金明桥,后门在涵东衔,拥有仓瘁楼房百余问。内有更楼一座,矗立该典正中,居高嘹望,以防盗匪,并拥有枪枝。夜间打更,声传甚远。当铺是专营收取抵押品、放高利贷的行业。放款额一般为抵押品价值的五成以下,剥削严重。抵押期限自六个月到十八个月不等,过期不赎,抵品即归当铺所有。抵押品范围甚广,除衣服外,还有金银首饰、珠宝、玉器以及古玩字画等等。坐柜收当的职员称为“朝奉”,他们必须具有熟悉物价、辨别真伪的本领。抗日战争前该铺管事(经理)为曹德良,后为胡寅生。有职工五十余人,该铺在旧时历经通货膨胀,时开时闭,一直延续到解放后关闭。
  此街当年大小行业甚多,现择著名者录之如下:宝丰油坊、沈曼记粮行米厂、大同、沙泰丰、王天成、毛盛记布店、耿家、邓家中药店、张同兴洋货店、大兴馆茶食店、常有海鲜店、王家印刷店、曹家银匠店、潘家伞店、朱家钟表店、张家小饭店、戴春林花粉店以及棉麻店和出租花轿、新娘服饰店……
  此街还有三家诊所和一处私塾。幼科陈海亭、方脉罗建德、西医田穑成。陈海亭诊所后进为陈少亭私塾,有学生三十余人,皆是这条街上商店的子女。
  街东有管王庙(现塑料制品店)有门堂大殿两进,庙虽不大却很有名。这一地段明清时就Ⅱq管王坊,民初叫坡管坊,解放时叫坡管镇。此庙的来由,据说明初打东西两坝,以阻江水北注,因此北来盐船皆要抬盐过坝,盐务发达,抬盐工人收入甚多,乃建此庙于通衢,在此歇脚休息,祀奉大收盐铁之利,善于埋财的管仲。当时是神庙,由徐姓工人住此管理。一直到清末民初徐氏后裔徐海珊,擅道教音乐,乃作道士,在此当家,此祷遂为道观。其子徐源现年近丸十,亦精音乐,吹弹、拉、打,无所不能,为著名国乐演奏家,琥为泰州市道教负责人。昔日该庙门堂,有一卖}、算命的盲人王筱松,很是出名,黍州解放前夕,伪县长丁作彬败退时,也曾请其算命,泰州人传为笑谈。管王庙北首有一深巷,今为海陵北路120弄,巷尾通涵东路,巷头朝南有磨砖大门一座,人呼“钱家大门”。为晚清钱桂森的故居,当年门楼上有“进士第”的匾额,甚有气派。钱桂森字辛白,号樨庵,泰州人。清道光三十年进士,人翰林,任侍读、侍讲学士,屡次典试贵州、湖南、顺天、广东、浙江等地。两次出任会试同考官,督学安徽,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被奉为文章宗匠。当时的达官名臣多出其门。故有“满朝卿相半门生”之誉。他与泰州的吴同甲(光绪三年进士)官阶相若,同为晚清著名学者、教育家,亦是词林盛事。钱氏故居在解放前已数易其主,现已为民居,为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周志陶)

相关热词搜索:篮子

上一篇:彩衣街
下一篇:袁后街 三元巷

分享到: 收藏
【打印此页】【我要纠错】【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投诉举报  |  网站导航  

联系:

海陵区地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版权 泰无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