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洲路

2017-05-31 15:30:44   来源:   评论:0    点击:
  方洲路在泰州城西,北起迎春西路,南至瞿家桥西街,与园林路交叉相连,这条路因古代为方洲所在地而得名。
  方洲,又名“西园”,宋嘉定十年(1217)州守李骏所建,人称“李公园”。该园占地约百亩,因其地四面环水,取“方丈瀛洲”之义,故名方洲。据《(道光)泰州志》载李骏所作《方洲记》:全园有亭、榭、泉、洞等景观甚多,仅正式命名的景点就有“水云乡”、“醒翁堂”、“小有洞天”、“六宜”、“知鱼”、“盟鸥”、“椒屿”、“桃源”、“苇间”、“詹葡林”、“公来游”、“一春佳处”、“瓢庵”、“七一泉”、“渔村”、“青龙庄”等十六处。其规模之大,可谓泰州历代园林之首。
  方洲几经兴废,历元、明而趋湮没。至清道光初,邑人尤金镖、尤金城兄弟在西园故址重新建园,筑堂修亭,莳花种竹,易名“城西草堂”,里人称为“尤园”。其规模虽不及昔日的“李公园”,但堂前花竹蓊郁,春夏秋冬四季花木错落其间,倒也别有一番风景。邑中的文人雅士常流连其地,诗酒唱酬,多觞咏于此。当年,乔松年将“草堂花竹”列为《海陵新八景》之一,并曾作诗描写此处景致:
短篱老屋树如鳞,物外田园自隔尘。
修竹欲迷三经曲,好花不断四时春。
壁蜗横上偏成字,山鸟低飞惯近人。
万里桥边相比并,诗家堂室总嶙峋。
  清代书法名人吴让之曾为草堂篆额,并为主人镌“城西草堂”白文小印。而今匾虽不存,但“城西草堂”印拓,仍可见于《师慎轩印存》,可作名胜物证。
  邑人清贡生赵瑜,文思敏捷,诗意清新,曾作《草堂六言十二咏》,收入《渔亭诗文集》,读来如见“草堂”景色。
  清末,市河淤塞,园内诸景无存。民国后仅存松梅老桂,后辟为菜园,现为居民住宅区,当地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亦以“方洲”命名。
 
                                       (程启瑞)
 
 

相关热词搜索:方洲路

上一篇:人民路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
【打印此页】【我要纠错】【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投诉举报  |  网站导航  

联系:

海陵区地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版权 泰无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