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名文化 > 海陵区的桥 > 水关桥与槐树脚

水关桥与槐树脚

2017-05-31 17:04:17   来源:   评论:0    点击:
  泰州的州城原有4座水门,沟通城内外水道。东水门和西水门先后堵塞,清乾隆以后只存南、北水门各一座。水门又是从水上进出城的关卡,所以又称“水关”。
  1938年城墙拆除后,利用城基修建了环城路,北水关被改成一座砖拱桥,因时值抗日期间,遂将此桥命名为“抗战桥”。1945年日本投降后,“明江路”改名“胜利路”,此桥同时改称“胜利桥”。后来,中市河逐渐淤塞,桥便失去了作用。桥既不存,桥名也随之湮没。不了解情况的人都误以为此桥即“水关桥”,其实水关桥在北水关之南,是中市河上最北端的一座桥,始建年代不详,《道光·泰州志》称此桥为“北水关板桥”。原来桥东有一通道,正对着斌园巷。这座板桥直到二十世纪后期才被拆除,其具体位置在今洧水农贸市场东侧。
  北门水关桥这个地方,还有一个名字叫“槐树脚”,虽然从未有过这样的路标,但它的历史及其知名度却远远超过“水关桥”。如今,许多“老泰州”一谈到“槐树脚”,便会勾起许多历史的回忆。
  “槐树脚”之名,源于水关桥旁的一棵古槐树,传说其树龄已有千年,老根空干,每当春夏之交,枝叶秀发,槐花盛开,落叶后则形如伏虎,雄踞桥头。于是,人们便将这棵古槐树作为该地的标志物。
  “槐树脚”之所以远近闻名,这与北水关旁槐树脚下曾住过妇科名医有关。相传明末,江都吴家桥胡家河有一位名叫“张周士”的塾师,学识渊博,曾遇异人授以妇科秘籍一册,并谓之曰:“子熟读之,以仁术济世,可以世代温饱。”张周士便悉心研习,学成后开始为村民治病,很快在乡间就小有名气。为谋求业务能有更大的发展,张周士于清顺治初迁居泰州北水关南侧,正式挂牌行医,因其医术高明,不久声名大振,四乡八镇前来求医者络绎不绝。当时,张家的大门正好对着中市河西岸的一棵古槐树,来自里下河地里的病人乘船进城,过了水关,看到那棵大槐树,也就找到了张氏的寓所。所以,早在三百多年前,“槐树脚张氏妇科(别称‘周妇人家’)”就名驰扬泰和里下河地区。张氏专治妇科疾病,自张周士创业起,迄今已历11代,薪传不断。“槐树脚”作为一个地名,也随之沿用了数百年,并且远近闻名。
  上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打破了“太平之州”的平静。1939年6月14日下午2时左右,3架日军飞机侵入泰州上空,首次对泰州城区进行狂轰滥炸,在城北大东桥小菜场、北水关槐树脚、城内玉花浮巷、钟楼巷、府前街、旧试院前、鼓楼街、王家桥小街及大林桥周围等处投弹多枚,共炸毁震坏房屋123间,死伤数十人。其中,在槐树脚张氏诊所北侧炸毁民房6间,连同过路行人共炸死9人。如今水关桥与古槐均不存,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这段历史,不会忘记日本侵略者曾在槐树脚欠下泰州人民一笔血债。
 
                                               (程启瑞)

相关热词搜索:水关 槐树

上一篇:八字桥
下一篇:洧水桥

分享到: 收藏
【打印此页】【我要纠错】【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投诉举报  |  网站导航  

联系:

海陵区地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版权 泰无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