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桥

2017-05-31 16:44:32   来源:   评论:0    点击:
  大宁桥原址在现今海陵路与五一路相交的地方。
  旧时中市河在现海陵路西侧,曾是城内水上主要通道,中间玉带河与它十字相交。是唐代开挖,河道从南门直至北门大街西侧,河道笔直,将古州城平分成东西两部,清•光绪年间,全线疏浚后可双船并行。明清以降,为方便城市内的水陆交通,州人先后在中市河上由南向北架建了八座主要桥梁,它们依次是丰利桥、虹桥、登仙桥、乐真桥、税务桥、陈家桥、大宁桥、王家桥。大宁桥就是架在中市河上的一座东西向的石拱桥。旧时桥顶上一度开着许家酒店,张荣记茶馆和朱云龙诊所,还有钉鞋掌子的癞皮匠、配钥匙的夏铜匠所摆设的固定摊子,至于那些卖豆腐脑儿油炸臭干五香螺蛳和汤圆儿的,见到空就歇担子卖完就走。
  历史上这附近较为繁华,明•凌儒曾赞大宁桥:“锁钥声闻近,通津第二桥注1。坊临官阁直,路入泰山注2遥。阀阅门相倚,秦淮水不朝。当关谁为诉,烽警日来销。”
  早在明代,仅桥的四周就有表彰忠、孝、节、义和科第、寿考而建的牌坊林立,这在古泰州也很突出。如官署和节孝坊不计其内,在桥东有冒政的“方伯坊”,李彬的“进士坊”;桥西有王政乂的“状元坊”;桥南的大小街上有沈良才的“都谏坊”,凌儒的“都宪坊”,张存仁的“绣衣坊”,林正茂和张文的“进士坊”,秦朴的“登科坊”;桥北大街有林春的“会元坊”,王陈策、张献的“进士坊”,陈渌、陈扬的“乔梓扬芬坊”等。
  大宁桥古名又叫泰宁桥。民国后,中市河近于干涸。解放后大宁桥又叫大林桥,河道逐步淤塞,水通道的作用失去,桥就形同摆设,城内人口逐渐增多,大林桥附近更是市区商业繁华之地,为方便行人和物资的运输,先将石拱桥改为平桥,后又拆桥将府前路与五一路东西贯通,大林桥就在城建中失去踪迹,只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美好和昔日繁华的记忆。
  在海陵路和五一路交叉的这块地方,成了城内除西坝口外的第二商贸繁华地。西北处开办有大林桥副食品商店,西南为大林桥饭店,东南为大林桥百货商场,均冠有“大林”二字,且一度繁华。
  注1指中市河上由北门水关向南数,为第二座桥。
  注2指岳墩。
                                                 (李峋)   

相关热词搜索:大宁

上一篇:周桥
下一篇:税务桥

分享到: 收藏
【打印此页】【我要纠错】【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投诉举报  |  网站导航  

联系:

海陵区地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版权 泰无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