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寺

2017-06-01 09:11:32   来源:   评论:0    点击:
  东山寺,旧名“东山长乐教寺”,又名“东明寺”和“东禅寺”。东山寺始建于唐大中年间(847—859)。寺址本在东门外迎春桥东北土山庄(今东郊乡鲍坝村)徐家山子处。明嘉靖十二年(1532)邑人保定知府徐嵩、南京都察院照磨徐岱兄弟,认为东禅寺处地风水好,遂出钱十万买下寺址,作为他们父母——工部右侍郎徐蕃夫妇的墓地。后将寺院改建到原址之东南约200米的地方。因地处城东且与“南、北、西”各寺相呼,故名“东山寺”。
  寺原有殿宇和寮屋、庑厢33间,主体建筑有山门殿、大雄宝殿和张王殿。规模虽不大,却远近闻名。其出名的原因有三:一是该寺建寺历史悠久,从唐代建寺以来,已历千年。二是在封建王朝统治时期,历代州官每年立春前一天,州官到先农坛行“迎春”礼仪。因先农坛离此寺不远,州官率众礼仪后,必来寺内休憩,然后打道还衙。三是因寺内建有张王(士诚)(1321~1367)殿并供张王像,清初时,每年在张王过生日时,泰州民众要抬起张王像举行迎张王会。因此,东山寺为方圆几十里内的人们所熟知。
  寺内张王殿供有两尊张王像。前一尊头戴乌巾,龙目海口,身着龙袍,腰系玉带,脚着靴履,手执纸扇,雄姿轩昂。此像在迎张王会时用,称作“行坛”。后一尊在砖砌的台阁上,为金身像,容貌和前一尊大致相同,称作“住坛”。在像龛左右悬有清末秀才张光斗撰写的一副楹联: “国士无双,护南国山河之界;英雄第一,增东山俎豆之馨”。既歌颂了张王的功绩,也表达了泰州老百姓对张王的崇敬。
  在明王朝统治时期,泰州老百姓是不可能塑张王像崇祀张王的。东山寺内的张王殿是在明王朝灭亡以后才建的。清邑人夏荃在《退庵笔记》的《东山寺张王像》一文中曾述及此事:“邑人张海房太史所撰的《吴王传》称,明亡,邑有客姑苏(苏州)者,王示梦曰‘我思返故乡’。客求得其像,载以归,奉于州之八蜡庙”。后夏特去访问,而王像已不在。因而怀疑东山寺的张王像,可能是从八蜡庙移来的。由此,东山寺里张王像和张王殿的时间,应是在清康熙朝之后。
  东山寺前西南角,过去有水井一口,名“廉贞”,志书说是泰州古七星井之一,现已湮没。1978年,东山寺屋拆除,由人民武装部征用建库。但在州人心目中,对东山寺仍留有美好记忆。
                                     
         (李峋)

相关热词搜索:东山

上一篇:北山寺
下一篇:南山寺

分享到: 收藏
【打印此页】【我要纠错】【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投诉举报  |  网站导航  

联系:

海陵区地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版权 泰无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