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天行宫

2017-06-01 09:50:47   来源:   评论:0    点击:
  都天行宫在西仓桥东引桥北侧,老廒新村67号,坐北朝南,南临护城河,北近泰州船闸。因该庙是“都天菩萨”出巡时居住的宫室,所以称为“都天行宫”,又称“都天庙”。庙中所供神像,为唐开元末安禄山叛乱时死守睢阳、城破不屈的大将张巡,被人们尊称为“都天菩萨”,敕封“吴天大帝”。
  据史书记载:张巡(709—757),唐代邓州南阳人,开元进士。安史之乱时,以真源令起兵雍丘,抵抗安禄山叛军,后移守睢阳(今商丘),故有张睢阳之称。张巡守睢阳,仅以6千之众,历时11个月,经大小400余战,斩敌将300余人,破敌军10余万。在敌围攻睢阳时,他率众坚守,时久粮断,让将兵食马,马尽找鸟雀、鼠吃,鼠雀尽,他献出爱妾,让士兵食之守城,其事迹动天地、泣鬼神。后终因粮尽援绝,于公元757年11月24日城陷而献身,时年四十九岁。史称“以寡敌众,以饥御饱,食尽救不至,终以身殉国。从来战斗之苦恶,临难之壮烈,孰有过于张巡者?”
  由于张巡在睢阳坚守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牵制了安禄山在中原的兵力,这就相对地减弱了叛军西线对唐朝的压力,使唐肃宗李亨在陕西、宁夏边境,得以集结各路大军,对敌反攻;同时由于张巡死守睢阳,使叛军不能越睢阳南下,保卫了江淮流域广大地区,免遭叛军的蹂躏,所以明清以来,江淮地区百姓纷纷建庙供奉,纪念这位爱国英雄。
  清·王辅《都天庙》怀古赞曰“祠宇巍巍表协忠,商丘千古吊英风。两家肉尽军犹饿,三日兵来壁已空。配享南雷同不死,回天李郭赖成功。行人载拜瞻遗像,鼠雀穿檐夕照红。”
  泰州都天行宫系清康熙三、四年间,就社稷坛旧址的西半改建而成,光绪二年、民国二十二年先后两次重修。这组古建筑群在南北一条中轴线上。由门楼、戏台、东、西厢楼、大殿、后楼等组成了庙宇主体。门楼5间,中开券门,上嵌“古都天行宫”石额,并饰有祥云图案的砖雕,门前两侧立狮子盘球的石鼓一对。门内后金柱下置屏门,平时开两侧小门,香期屏门打开。戏台与山门楼相连,座南朝北,上下两层,下层为通道,上层为演戏台,单檐歇山屋面,翘角飞檐,小巧精构,这种清初式样的古戏台,在江苏较为少见。戏台北为庭院,左右各有厢楼7间。台前大天井为观戏者留有很大空间。大殿抬梁结构,三开间,东侧墙上嵌有清·光绪二年(1876)《重修都天行宫记》石碑,由提举衔、两淮候补运判、管理泰坝监掣定远凌树模撰文。大殿后是5开间的后楼,左右有厢楼连接,中有小天井。整组为清代建筑。是市级文保单位。
  据原住庙僧洪学生前回忆,以前都天行宫前有广场,东西竖立旗杆各1根。庙门口有5级台阶,两边有石狮一对,石鼓一对。大殿中玻璃佛龛内供木质贴金都天菩萨木塑像一尊,身穿袍服,气宇轩昂。龛旁有对联一副:
大德实生成,跻斯民於仁寿;
慈心通造化,拯下土之灾殃。
  龛上还有象征儒、释、道三家的三座塑像。殿中悬有李鸿章题写的“江淮保障”匾。此外,还有“忧国忧民”、“圣寿无疆”等匾额。殿内两侧塑有张巡部将像,龛后有韦驮像一座,面目威武。后楼上中间左有青脸都天菩萨手执折扇的坐像,右有粉脸戴凤冠的都天娘娘坐像。还有20个宫娥彩女像侍立两侧。楼上东房间是寝室,有两滴水雕刻海棉床、帐子、被褥等生活用品,还有四个宫娥彩女塑像。楼上西房间存放经书。
  旧时,农历五月十五,九月初九,泰州各行各业都来祭拜,抬着连神座神像的轿出游,叫“迎会”。上午10时,由都天行宫起,经原西仓街,过板桥沿稻河路向北,过演化桥向北至塔儿头北坛场稍事休息,再沿大街向南,经坡子街至大林桥转向东,经府衙、察院前转弯至鼓楼街,过周桥向南至牌楼口,转弯再向南,出南门到八蜡庙南坛休息。晚10时“起驾”一直向北,由严家巷转至西仓“回銮”。沿途城乡民众除观望外,还设坛祭拜。途为之塞,成为当时民间影响最大的民俗胜会之一。
  解放后,除了该庙庭院中建仓库一座,东厢楼被拆除外,其余殿宇尚存。庙东还有树龄分别约600年和300多年的高大银杏树两株,为这座庙宇增添了幽静气氛。庙里的独角铜兽香炉,现在市博物馆收藏。
  2005年初,市政府为整顿市容,改善环境,又便于对行宫的保护,修葺,投资六百多万元,自三月始,拆迁18户居民,因地制宜,择地造景,在宫左建成了一块4千平方米的绿地广场,场中配以古朴的亭、廊,点缀了些石景、池水,成了市民游憩、活动的好场所。2005年11月始,耗资250万元对行宫古建筑全面修建,都天行宫将以完整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李峋)

相关热词搜索:行宫

上一篇:泰山行宫
下一篇:明蒋科进士第

分享到: 收藏
【打印此页】【我要纠错】【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投诉举报  |  网站导航  

联系:

海陵区地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版权 泰无聊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