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新闻 > 保护文化地标 延续城市文脉

保护文化地标 延续城市文脉

2017-03-13 15:34:00   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青年网   评论:0    点击: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如何将社会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结合起来?如何保护好文化地标,让民族的文化记忆传得下去?记者就此采访了几位来自江苏南京的全国人大代表。
  南京市市长缪瑞林代表说,文化地标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承载着城市的文化记忆。近年来,南京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强化法律和规划保护、加大投入力度、创新保护利用思路,相继完成了六朝博物馆、科举博物馆、汤山直立猿人博物馆等一批文化传承项目工程。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代表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重要的文化记忆。云锦、秦淮灯彩、南京白局等非遗技艺,凝聚着南京手工艺人精工细作、严谨专注的工匠精神。为了做好非遗传承,南京市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通过健全完善名录体系、建立工作专家库、政府资金扶持等手段进行抢救性保护。同时,南京市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收藏、展示、捐赠、资助、志愿服务以及设立保护基金、开发文化产品等方式,参与非遗保护。
来自南京体育局的葛菲代表特别提到了老地名保护的重要性。她认为,南京每一个老地名、老街巷都有历史渊源,但有些地方在设置    
新地名时淡化了文化味道。因此,在编制地名规划和地名命名更名审批过程中,要充分挖掘人文历史资源,优先使用反映当地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的地名,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地名中,确保各类新地名合法、规范,更好地体现地域特色、延续地名文脉。
  南京外国语学校教师朱善萍代表表示,城市的文化地标往往融入市井之中,能不能保护好这些隐藏在城市“边边角角”的文物,最能体现一座城市对文化的重视程度。因此,要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融入城镇化进程,从保护“城市遗产”走向保护“遗产城市”。南京正在推进的南朝石刻、中山陵、雨花台等一批文保单位的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就是很好的例子。除此之外,南京还逐步推进明城墙风光带与钟山风景区建设,让文物的保护、维修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
  (本报记者 郑晋鸣)

相关热词搜索:文脉 地标 城市

上一篇:江苏“六举措”全力做好普查验收工作
下一篇:勤于改地名 是“懒政”更是“虚政”

分享到: 收藏
【打印此页】【我要纠错】【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投诉举报  |  网站导航  

联系:

海陵区地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版权 泰无聊技术支持